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多策略量化交易系统,我将详细分析其核心原理和各个模块的功能: 1. 核心策略理念 该策略基于大小盘轮动 + 外盘资产配置的择时逻辑,结合小市值因子选股,实现动态资产配置。 2. 主要策略模块分析 2.1 择时信号系统 (singal函数) 原理: 通过比较大小盘股票的相对强弱来决定配置方向 python # 核心择时逻辑: - 选取沪深300(大市值)前20只 vs 中小板指(小市值)前20只 - 计算两组股票N日(10天)涨跌幅均值 - 信号生成规则: * 大市值强于小市值且涨幅>5% → 转向小市值("small") * 大市值强于小市值但涨幅≤5% → 保持大市值("big") * 小市值强于大市值 → 选择小市值("small") * 其他情况 → 配置外盘ETF("etf") 2.2 三套选股体系 A. 小市值策略 (SMALL函数) python 选股逻辑: 1. 从中小板指成分股中筛选 2. 市值范围:5-30亿元 3. 按市值升序排列,取前50只 4. 结合ROE、ROA等基本面指标进一步筛选 5. 最终选取市值最小的g.stock_num只股票 B. 大白马策略 (White_Horse函数) 特色: 根据市场温度动态调整选股标准 市场温度判断逻辑: python 指数位置 = (近期5日均值 - 历史最低) / (历史最高 - 历史最低) - 位置 < 20% → 冷市 - 位置 > 90% → 热市 - 近期60日最高/最低 > 1.2 → 暖市 不同市况下的选股标准: 冷市: 低PB(PB<1)、现金流充沛(经营现金流/净利润>2) 暖市: 中等PB、增长性要求(净利润同比增长>0) 热市: 高PB(PB>3)、高增长(净利润同比增长>20%) C. 外盘ETF策略 配置黄金、海外指数等ETF作为避险资产 3. 风险控制机制 3.1 止损系统 (stop_loss函数) python # 双重止损机制: 1. 硬止损:股价低于成本价92%时止损 2. 涨停板监控:昨日涨停股票如打开涨停则卖出 3.2 补仓机制 python # 逆向操作: - 对持仓中跌幅最大的3只股票进行补仓 - 记录补仓金额,在clear函数中统一卖出 3.3 股票过滤系统 过滤ST、退市风险股 过滤涨停/跌停股 过滤次新股(上市不足375天) 过滤科创板和北交所股票 4. 策略优势分析 4.1 动态适应性 市场风格切换: 自动在大盘蓝筹、小盘成长、外盘资产间切换 牛熊市适应: 通过市场温度调整选股标准 4.2 多层次风控 个股层面:硬止损+涨停监控 组合层面:分散投资+逆向补仓 系统层面:外盘资产避险 4.3 因子组合 小市值因子: 长期有效的规模溢价 质量因子: ROE、ROA、现金流等 价值因子: PB比率筛选 动量因子: 大小盘相对强弱 5. 潜在改进空间 5.1 可优化点 参数优化: g.stock_num、止损比例等参数可进一步测试 信号频率: 月度调仓可能错过短期机会 外盘选择: ETF品种和权重可优化 5.2 风险提示 小市值策略在流动性紧张时风险较大 外盘ETF可能存在汇率风险 策略复杂度较高,需要持续监控各模块有效性 这个策略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风格轮动+多策略组合+严格风控来实现稳健收益,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多因子量化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