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个基于趋势筛选和相关性最小化的ETF轮动策略。让我详细分析其原理: 策略核心逻辑 1. 三层筛选机制 第一层:趋势持续性筛选 python def get_trend_length(etf_pool, limit) 使用3500天历史数据计算每个ETF的趋势强度 统计短期均线(10日)在长期均线(30日)上方的持续天数比例 筛选出趋势持续性>3的ETF,确保只交易有明显趋势的品种 第二层:相关性最小化筛选 python def min_corr(stocks) 计算243天内各ETF的收益率相关性矩阵 选取与其他ETF平均相关性最小的4个品种 目的是构建低相关性的组合,分散风险 第三层:趋势强度排名 python def get_rank(etf_pool) 对筛选出的4个ETF进行趋势强度评分 结合收益率和趋势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估 2. 趋势评分机制 评分公式: text score = annualized_returns × r_squared 组成部分: annualized_returns:基于线性回归斜率的年化收益率 r_squared:趋势的确定性系数(0-1之间) 得分限制在-0.5到4.5之间,避免极端值影响 3. 交易执行逻辑 持仓管理: 只持有排名第一的ETF 每日检查并调仓 卖出不在目标列表的持仓 等权重分配资金 策略优势分析 1. 风险分散 相关性筛选:确保组合内资产低相关性 趋势过滤:避免在震荡市中频繁交易 多重保障:三层筛选降低单一判断失误的影响 2. 趋势跟踪 均线系统:识别中长期趋势方向 R平方检验:确保趋势的统计显著性 动量效应:利用趋势的持续性获利 3. 风险控制 python # 得分上下限保护 df = df[(df['score']>-0.5) & (df['score']<4.5)] 排除过度强势或弱势的品种 防止过度拟合极端行情 潜在风险与改进空间 1. 参数敏感性 均线周期(10/30日) 相关性计算周期(243日) 趋势评分周期(25日) 2. 市场适应性 在趋势明显的牛市中表现较好 震荡市中可能频繁调仓产生损耗 依赖历史相关性稳定性 3. 可能的改进 动态调整筛选参数 加入波动率控制机制 考虑交易成本优化 策略哲学 该策略体现了趋势跟踪 + 风险平价的思想: 追随趋势:只交易有明显趋势的品种 分散风险:通过低相关性组合降低系统性风险 动量效应:相信强势品种会继续保持强势 这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多因子量化策略,结合了技术分析和统计方法,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追求趋势收益。